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"大思政课"的重要指示精神,构建起“大思政”格局,创新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,3月28日下午,人工智能学院党委联合龙门浩街道党委开展“传承时代精神 争做追‘锋’青年”学雷锋月主题实践活动,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,让百余名青年学子在服务实践中深刻领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。
一、科技志愿服务:写入"大思政课"教学大纲
活动伊始,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未寄语新时代的学子们要立足专业特色,以科技力量赋能志愿服务,要用活智能工具解决老百姓的难题,号召青年学子争做“科技雷锋”,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。
龙门浩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李葳桐呼吁更多青年志愿者加入街道“红种子”宣讲团、深度参与历史文化老街公益志愿服务,同时希望与学院多渠道建立健全校地合作长效机制,合力打造“红种子3+N”家校社党建共建特色品牌。



二、红色基因传承:革命精神照亮青春奋斗之路
活动特别邀请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、街道“五老”宣讲团团长唐治福同志分享求学经历与行业贡献故事。唐治福老同志用求学、工作亲身经历激励青年志愿者赓续奉献精神,在场的青年学生们深受触动。2024级物联网专业学生欧珊珊表示:“唐爷爷的故事让我明白,真正的科技报国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要扎根基层、服务人民。”

三、科技助老实践:智慧服务打通 "最后一公里"
在聆听完“五老”榜样教育后,学生志愿者们分组开展精准化、特色化志愿服务。一是开展“银龄关怀”上门行动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独居老人家庭,提供清洁卫生、代购物资、智能手机教学“一对一”服务,累计帮助10余户老人解决生活难题。二是开设“小红帽”便民服务岗。学院“小红帽”家电维修协会在皓月广场开展家电维修惠民服务,普及家电保养维修知识,演示简单故障处理方法,惠及群众100余人次,修复吹风机、电风扇、电热水壶等小家电30余件,切实解决“家门口”的生活需求。

此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思想受洗礼,技能受锤炼,有效促进校地思政课堂的深度融合。未来,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探索“志愿+科技”“志愿+育人”创新路径,提供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实践活动,引导青年在服务中锤炼本领,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,为基层治理与社会发展凝聚青春力量。